青岛市市立医院麻醉科,经过五十余年的发展,现已成为集临床、科研、教学于一体的临床二级学科,是山东省临床重点专科、青岛市重点学科、国家住院医师麻醉专业培训基地、国家级硬膜外镇痛培训基地,青岛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点,青岛大学、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大连医科大学、潍坊医学院硕士研究生培养点。
麻醉学科技术力量雄厚,综合配置先进。现有麻醉医生56人,其中主任医师7人、副主任医师15人、主治医师人22人,博士5人、硕士45人,青岛市学科带头人2人,青岛市优秀医学专家1人,青岛市优秀青年医学专家1人,博士研究生导师2人,硕士研究生导师8人,专职麻醉护士15人。现有手术室38个,手术室外麻醉场所包括无痛胃肠镜和纤维支气管镜、放射科介入治疗室、无痛妇科手术室等,5个麻醉恢复室(PACU)共22张麻醉苏醒床,2019年开设麻醉门诊。为了更好的实施临床管理提高临床麻醉质量和安全,率先设立亚专业组,包括骨外科麻醉、普通外科麻醉、神经外科麻醉、心外科麻醉、泌尿外科麻醉、五官科麻醉、胸外科麻醉、门诊手术室外麻醉、体外循环、苏醒镇痛和疼痛诊疗等10个临床亚专业组,每个专业组由一名主任医师或副主任医师职称的组长带队。2019年麻醉科共计开展手术室内麻醉5万余例,手术室外麻醉2万余例。
学科特色与技术优势
可视化技术
率先在青岛市开展可视化技术。可视喉镜应用,提高了插管成功率,减少了插管次数,纤维支气管镜定位胸科气管插管技术,极大提高了临床麻醉气道管理的安全性;超声引导中心静脉置管、动脉穿刺置管提高了穿刺的准确性;
超声引导外周神经阻滞技术,包括臂丛神经阻滞、椎旁神经阻滞、股神经阻滞、收肌管阻滞、腹横筋膜平面阻滞等,惠及骨关节科、胸外科、乳腺科、妇科等科室,有利于加速康复外科(ERAS)的开展,丰富了麻醉技术手段,提高了患者术后舒适度;经食道食道超声技术用于心脏手术及高危心脏病人非心脏手术的围术期监测,保证了患者的安全。
围术期器官保护
围术期器官保护是检验麻醉质量和水平的关键,该技术涉及围术期脑保护、心肌保护、肺保护等。学科从临床到基础深入研究,在山东省内开展较早,取得了多项成果。鉴于重要器官手术患者生理、病理生理、创伤应激反应、免疫状态的特殊性,故评估重点在于围术期呼吸及循环功能、肝肾功能、胃肠功能、凝血状态、体液及电解质代谢平衡、营养、神经精神、体温控制等几个方面。充分利用国、内外现有的临床指南,结合患者各脏器机能对不同类型、级别手术反应性的差异,紧扣当前临床麻醉实践的技术需求,建立并优化术前风险评估体系、术中监护管理体系、围手术麻醉期并发症防治及围手术麻醉期医疗安全控制。
舒适化医疗
随科技进步和生活水平提高,医疗服务水平也在逐渐提高,各种有创、微创诊疗技术的临床推广应用推进无痛病房及无痛医院的建设。包括术后镇痛、无痛胃肠镜、无痛纤维支气管镜、无痛介入治疗、无痛妇科诊疗等。科室有两个基本要求:要与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表明患者接受这种镇痛的措施,并了解副作用;术后管理过程中要定期随访并评估,让患者感受到有医师对其进行关心和交流。针对恶性肿瘤根治术、关节置换术、开胸手术等手术的镇痛要求,学科在省内率先开展了以连续股神经阻滞、椎旁神经阻滞(PVB)、高胸段硬膜外(HTEA)、非甾体类抗炎药为基础的多模式镇痛策略,取得了良好的镇痛效果,不仅副作用小,而且有利于患者术后早期功能锻炼。在此基础上,探讨适合不同种类手术患者术后镇痛的最佳方式及方法,制定个体化镇痛的方案,并在省内普及推广。镇痛管理是一个范例,而人性化服务则是一个不断改进的过程。
加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的提出和实施,促进了患者手术康复的速度和质量。血液保护技术、平衡麻醉技术、麻醉深度监测等一系列技术的应用及实施,极大的提高了麻醉质量和麻醉安全性。
学科研究方向
学科系统深入进行麻醉学基础与临床研究。开展临床多中心研究,将临床研究与基础研究有机结合,器官保护研究逐步达到国内、国际先进水平。学科在现有工作基础上,重点针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术后认知功能障碍、机械通气肺损伤等方面开展基础研究工作,临床研究聚焦于多模式镇痛、脑功能保护、肺保护性通气、产科麻醉与分娩镇痛等方面。
科研及教学成果
重视科研及教学,近年承担国家、省、市级科研课题20余项,其中“AMPK信号通路在电针预处理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及机理”等2项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AMPK/mTOR自噬信号通路在电针预处理脑保护中的作用”等2项获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心脏手术围术期重要器官功能保护的系列研究”、“帕瑞昔布钠对恶性肿瘤患者围术期应激反应及炎症因子的作用”等13项课题获得省、市级科技进步奖及医学科技奖,完成著作3部。近年于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SCI收录20余篇,中华级论文50余篇。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60余名,进修医师30余名。
合作交流
近年麻醉科加强与国内外合作,先后派遣20余人到美国、德国、奥地利、新加坡、北京、上海等国内外著名医院学习先进的麻醉管理技术。与中国医师协会联合举办 “世界华人麻醉医师论坛”和“2019中国医师协会年会”,与《中华麻醉学杂志》联合主办“《中华麻醉学杂志》论坛”引了广泛关注。与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合作,成为国家老年麻醉联盟成员单位。柔性引进新加坡中央医院麻醉科林文龙教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麻醉科郭向阳教授为医院客座教授。
学科带头人 王明山 麻醉科主任 主任医师 教授
社会兼职:中国心胸血管麻醉学会器官保护分会委员、中国心胸血管麻醉学会体外生命支持分会委员、山东省医师协会麻醉医师分会副主任委员、山东生物医学工程学会体外循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青岛市医学会麻醉学分会主任委员、山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麻醉与镇痛分会委员、山东省麻醉质量控制中心常务委员、《中华麻醉学杂志》编委、《国际麻醉与复苏杂志》编委、《临床麻醉学杂志》通讯编委、《中华临床医师杂志》审稿专家。
从事临床麻醉及相关科研工作30余年,2002年赴新加坡中央医院学习一年。临床方面主要从事心血管手术麻醉、疑难合并症麻醉、老年患者麻醉及心肺复苏等的工作。科研方面,主要开展围术期脑保护等的临床与基础研究。担任多所医学院校的博导及硕导,培养研究生30余名。先后承担国家及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青岛市科技局、卫计委等立项课题7项,获山东省及青岛市科技进步奖5项。出版专著3部,发表论文50余篇,其中SCI收录论文10篇,中华级论文30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