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西藏梦,我也一样。作为一名市立人,我积极响应援藏号召,前往西藏日喀则市桑珠孜区人民医院开展医疗帮扶。2018年7月16日,我踏上了援藏之路。
不知不觉入藏已有10余天了,从初到雪域高原的不适应,到现在游刃有余的参加临床日常工作,也不过短短几日。在桑孜珠区人民医院内科病房的病源以慢性阻塞性肺病、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及肺结核为主,占病房总病人数的70-80%,尤其以肺结核合并慢阻肺更为常见。通过和内科主任贵确医生的了解,日喀则地区是整个西藏地区肺结核最高发的地区之一,以继发性肺结核和结核性胸膜炎为主。
在这里,无论何种类型的肺结核,在诊断、治疗、预防方面都存在很严重的问题:首先临床医生的诊断意识薄弱,如对结核性胸膜炎病人,不认为抽取胸水对诊断及治疗意义重大;影像学考虑肺结核的病人无法得到微生物学及病理学确诊;其次抗结核药物获取困难;同时存在抗结核药物使用不规范,随意停用,导致耐药肺结核比例居高不下的现象;另外普通居民对肺结核这一传染性疾病的防范意识极其薄弱。因此,我们在日常工作中以此三项为重点:第一,时刻提醒藏区医生要加强对肺结核病人及其家属的宣教,避免造成家庭及医疗场所肺结核的传播;第二,告知藏区医生对疑似肺结核的病人尽量通过一切可利用的手段得以确诊,积极联系外院送检相关化验检查(如痰找抗酸杆菌、查ADA,PPD试验等);第三,建议病人积极购置抗结核药物,告知病人规范规律足疗程使用抗结核药物。
入藏第三天,我收治一位因活动后胸闷憋气伴盗汗、乏力的47岁的中年男性。结合病人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点,右侧大量胸腔积液,考虑结核性胸膜炎的可能性大,建议病人行胸腔穿刺+CVP管置入引流胸水协助诊断。但由于病人一位亲戚曾因胸腔穿刺后死亡,病人及家属拒绝该操作。在后续的查房过程中,我们反复告知病人及家属该检查的必要性及可能出现的风险,积极与病人及家属进行沟通,消除了其紧张焦虑情绪,终于在入院治疗1周后同意进行胸腔穿刺。
术前与贵确主任沟通是否开展过胸腔穿刺+CVP管植入术,贵确主任表示既往碰到胸腔积液的病人,他们基本是诊断性抽取胸水1-2次,用的是非常传统的抽取胸液的方法,这种传统抽液方法不仅会增加病人感染的风险,而且会增加医务人员被传染的风险。
在这种情况下,我向科室内的老师详细讲解了胸腔闭式负压引流术的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项,协助该院医生开展了建院以来第一例胸腔闭式引流术。

操作过程中,积极对操作医生进行指导,顺利置入CVP管;但在置管后我们遇到了意料之外的困难,该院没有我院常用的负压引流袋,这时我们的操作该如何进行下去呢?咨询在场的老师后表示用于胃肠减压的装置可以产生负压。无奈之下,只能一试。结果接上胃肠减压装置后竟然也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1小时内引流胸水700ml并给予夹管,术后病人未诉任何不适。术后告知该院医生一定要外院送检腺苷脱氨酶(ADA)协助诊断,第一次通过检测ADA(该病人结果为59.8U/L)明确结核性胸膜炎的诊断。
短短十几日,给我最大的感触就是如何最大程度地提高该科室医生对疾病诊断和治疗的规范化,这不仅仅是肺结核的诊治,也包括其他疾病,如慢阻肺、肺心病、糖尿病、消化道出血、肝硬化等,希望我在2个月的时间内真正为藏区人民作出一点有价值的事情。